怎麼辦,失眠了!我是「神經病」還是「精神病」?

「唉,我昨天晚上沒睡好,怎麼辦?」

這句話是不是很似曾相識,周遭的人一定說過或是你自己就是那位發言者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全球約有33%人有睡眠問題,且其中有75%的人試圖改善自睡眠品質但成效不大,睡眠問題已經成了一種流行,據艾瑞諮詢2022 年發布的數據顯示,失眠話題的Hashtag超過4.7億,在台灣,超過200萬在過去一年中曾經遭到失眠的困擾,也就是說,You are not alone,睡的好成了現代人的「新式奢侈」。所以,當你自覺睡眠問題,請不要感到焦慮、緊張或無助,因為有很多人和你一樣。那麼今天,就先讓我們一起了解「失眠」吧。

「那,我是神經病嗎?」

睡眠,主要是由大腦的中上視神經交叉核(簡稱SCN)進行指揮,與腦幹、下視丘和視丘進行協同合作,調控生理晝夜節律(Circadian Rhythm)與腦內分泌物的濃度。規律的生活作息,會使SCN 協助大腦建立睡意、醒意、餓意等覺知能力,也就是說,大腦會知道「這時候該睡了」,於是啟動大腦中關於睡眠控制的系統,使我們順利進入睡眠。除了大腦神經系統外,人體內交感神經的壓力反應機制也會影響睡眠機制。壓力反應機制也被稱 Fight or Flight Response,換句話說,當生命感到被威脅,一定是睡不著的吧?

「那,我是精神病嗎?」

現代生活壓力導致精神疾患(憂鬱症、躁鬱症、焦慮症、恐慌症等)、心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或內分泌系統失調的患者比例上升,而失眠常是其他病種下的症狀之一,也就是說,失眠也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其他器官性疾病造成的。而後,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也將非器質性疾病造成的失眠,獨立列為精神疾患之一。

「是神經的問題,還是精神的問題?」

今天先分出造成失眠的兩大病灶,提供給睡不好的你自我檢視的依歸,下回再分享評估分析自己睡眠問題原因,最後再讓我們一起找到對應的自助解決方案喔!

 

 

延伸閱讀

☞ 相互牽制的關係_睡眠與壓力

☞ 一覺好眠可有效預防憂鬱症與自殺?

☞ 物理治療師分享5個不吃藥也能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