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睡眠專題>孩子不睡覺怎麼辦? 三招幫助孩子一夜好眠!
你的孩子晚上容易哄睡嗎?你的孩子晚上睡得好嗎?孩子睡眠問題一直是許多父母親非常頭痛的事情,如何幫助孩子快速入睡並增加睡眠品質呢?運用感覺統合、注意飲食,以及睡前儀式感的建立,讓孩子一夜好眠。
第一招:白天放電,藉由感覺統合活動滿足孩子需要的活動量
孩子需要的活動量大致上分成兩個方向,一個是滿足孩子需要的前庭覺刺激,一個是增加需要出力的本體覺刺激,快速的前庭覺刺激會讓孩子有興奮的感覺,前庭覺的動作包含跳、在地上滾、翻跟斗、旋轉….等等,現在有很多特色公園,可以快速搖晃的盪鞦韆以及提供加速度的溜滑梯,都可以滿足孩子的前庭覺刺激,但要注意若離睡眠時間太近,可能因前庭覺產生的興奮感而造成反效果,因此,建議前庭覺活動盡量安排在白天的時間,睡前2~3個小時盡量不要讓孩子處於過度興奮的狀態。本體覺刺激則多為需要出力的運動,孩子在用力的時候,本體覺提供了關節肌肉擠壓感,這樣的感覺讓孩子情緒狀態較穩定,可以降低興奮感,本體覺得動作包含匍匐前進、小牛耕田、蹲著往前走…..等,父母也可以請孩子幫忙做家事,整理櫃子、擦地板、提重物,或睡前讓孩子整理棉被枕頭等,另外,公園裡面的攀爬岩或吊橋也可以提供孩子本體覺刺激,孩子在玩的過程也可以增進雙側協調、動作計畫,以及肌耐力,可說是一舉兩得呢!
第二招:注意飲食,避免含糖、咖啡因食物
避免食用含糖與咖啡因食物,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問題之外,也容易讓孩子處於過度興奮的狀態,許多甜食都含有咖啡因,像是:可樂、巧克力等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,研究也顯示,這類的食物與過動、注意力不足也有正相關,睡眠品質與色胺酸也有很大的關係,全麥、堅果類食物可以刺激分泌退黑激素,穩定睡眠,而堅果類的嚼勁可以增加孩子大腦的血氧濃度,幫助孩子處於穩定、冷靜的狀態。
第三招:晚上睡前儀式建立
睡前儀式的建立是藉由每天固定的睡前放鬆活動建立自動化的習慣,當我們大腦習慣時間到了就要做這些放鬆的事情,全身肌肉就會很自然而然的放鬆,而每天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,可以增加孩子的確定感,確定感會穩定孩子的心理狀態並增加安全感,藉由改變燈光、熱水澡、擁抱、聽音樂與看繪本等活動,我們可以建立孩子的睡前儀式感。
▪燈光調暗,避免3C 使用
將房間燈光調暗,大腦松果體就會分泌退黑激素,促進睡眠,3C產品的螢幕的多含藍光,藍光會抑制退黑激素的分泌,降低睡意,且3C的聲光刺激會讓孩子更興奮,孩子對床的感覺逐漸產生錯誤的連結,從本來的「放鬆、該睡覺了」逐漸轉變成「清醒、興奮的使用手機、平板」,如此造成惡性循環。
▪熱水澡與按摩
讓孩子洗舒服的熱水澡,在洗澡的同時可以使用沐浴球或海綿刷刷孩子身體,洗完澡進房間的時候可使用乳液做簡單的按摩,就像做SPA放鬆的感覺一樣,穩定的觸覺刺激幫助孩子情緒穩定。
▪擁抱
擁抱是一種觸覺與深壓覺,當我們抱孩子的時候,孩子的肌肉受到擠壓會有一種安定與放鬆感,孩子情緒較穩定,整體睡眠品質會比較好,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。
▪聽睡前音樂
在聽音樂的同時,我們的心跳會隨著音樂的速度跳動,呼吸的頻率以及血壓的高低也會隨著音樂起伏,因此音樂有同步我們步調的功能,像是我們在演唱會現場聽到節奏很強的音樂,我們心跳、呼吸會加快,情緒會變得亢奮,所以孩子睡前可以聽與心跳速度比較吻合的音樂,孩子生理功能平穩的狀況下,睡眠品質相對也會變得比較好;過去連結到的經驗也會影響人對音樂的反應,若父母每天在睡前放固定的音樂,這樣的記憶對孩子而言就是聽到睡眠音樂開始覺得放鬆想睡,此時,大腦與全身肌肉也會自然而然地放鬆;另外,在選擇音樂的部分,孩子本身的喜好與反應也很重要,如果一開始不知道孩子適合什麼樣的睡前音樂,通常我們選擇的音樂以沒有歌詞只有單純旋律的音樂,較安全的音色則為純鋼琴音樂、古典樂或大自然的音樂,避免節拍過重的打擊樂器,例如:鼓聲,音樂的速度節拍大約60 BPM,因為人的正常心跳是 60 至 100 BPM (beats per minute),之後觀察孩子的反應再做調整。
▪睡前故事繪本
繪本圖片豐富有吸引力,可以吸引孩子目光,讓孩子更願意與父母一起待在床邊或床上聽故事,許多孩子甚至會要求父母睡前講繪本故事,但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這麼適合,繪本可選擇文字少、重複性高,孩子可以輕鬆理解的內容,來增加孩子閱讀的興趣,主題的部分則選擇較柔和、溫馨,不要太過刺激為主,例如: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與睡覺有關的繪本也是不錯的選擇,而怪物系列、冒險的繪本則不是那麼適合,在唸故事的同時,可使用溫柔語調以及調搭配肢體接觸,例如:抱抱或摸一摸孩子提供孩子觸覺刺激,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及親子互動。
延伸閱讀